臍帶膜內的間質幹細胞除可減低近親及異體臍帶血移植出現排斥的機會外,更可用於治療後天的慢性疾病、器官老化及組織再生修復等醫學領域上。目前,已有超過 980 項間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在進行中6,7,當中包括腦退化症、中風、肝硬化、糖尿病、脊髓受損及骨折等疾病。國際上有關幹細胞治療的研究與日俱增,其中間質幹細胞更成為主流研究對象,研究方向主要針對惡性腫瘤(癌症)、神經、肌肉骨骼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見臍帶間質幹細胞的醫學用途會相當廣泛。
除此之外,康盛人生的專利技術更可從臍帶膜中分離出上皮幹細胞(EpSCs)和間質幹細胞(MSCs)。一般儲存臍帶血是以造血幹細胞(HSCs)為主,而上皮幹細胞及間質幹細胞這兩種珍貴的幹細胞大量存在於臍帶膜,而非臍帶血內。同時儲存 3 種不同的幹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上皮幹細胞和間質幹細胞能夠提高將來應用幹細胞療法的成功率,為寶寶及家人帶來最大的健康保障。醫學界正不斷發掘更多幹細胞的用途及醫療潛力,這些最年輕和最有治療效用的幹細胞僅能在寶寶出生時收集。

一家三代亦可以使用的幹細胞
隨著臍帶上皮幹細胞及間質幹細胞的發展漸趨成熟,而且臍帶間質幹細胞使用上無需進行配對,無論自己、兄弟姊妹、父母及祖父母亦可以使用,其功用亦越來越廣泛,主流細胞研究亦是使用上皮幹細胞及間質幹細胞,所以父母應該同時保留這 2 種幹細胞,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生寶臍帶血庫專業顧問
間質幹細胞的來源比較
項目 |
每二億顆有核細胞中「間質幹細胞」的含量 |
---|---|
臍帶 | 600,600 顆 |
成人骨髓 | 200 顆 |
臍帶血 | 100 顆 |